时间: 2025-04-30 23:4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2:36
奴性: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一种类似于奴隶或仆人的性格特征,表现为缺乏自尊、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过度顺从他人,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和尊严。
在文学中,“奴性”常用来描绘那些在社会压迫下失去自我意识的人物,如鲁迅笔下的阿Q。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批评那些过分顺从、不敢反抗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奴性”可能被用来分析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模式。
同义词:顺从、屈服、卑躬屈膝 反义词:独立、自主、反抗
同义词中,“顺从”强调的是行为上的服从,而“奴性”更多指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反义词中,“独立”和“自主”强调的是个体不受外界控制的自由状态。
“奴性”一词源于对奴隶制度的描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到描述任何形式的过度顺从和缺乏自主性的行为。
在**文化中,“奴性”常常与封建社会的压迫和等级制度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这个词被用来批评那些过度依赖权威、缺乏批判性思维的现象。
“奴性”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被压迫、失去自由的悲惨境遇。它提醒人们要保持独立思考,不应无条件顺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表现出明显的奴性,比如在工作中过分顺从,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奴性的阴影下,心灵失去了光芒,唯有独立的风,能吹散这沉重的雾霾。”
视觉上,“奴性”可能让人联想到锁链、牢笼等象征束缚的图像。听觉上,可能让人想起沉闷、压抑的音乐,或者是被压抑的呼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servility”或“subservience”也有类似的含义,但“奴性”更强调的是一种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特定行为模式。
“奴性”这个词在描述个体行为和社会现象时非常有用,它提醒我们要保持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1.
【奴】
(会意。从女,从又。女指女奴,又(手)指用手掠夺之。一说又(手)指女奴从事劳动。本义:奴隶;奴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奴,奴婢皆古之罪人也。 、 《周礼·司厉》-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槁。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从群奴而驰。 、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庸奴。
2.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