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4:20
果位(Guǒwèi)是一个术语,指的是修行者在教义中达到的某种精神或心灵上的成就状态。在**中,果位通常与“菩提”(觉悟)相联系,指的是修行者通过修行和实践佛法所达到的不同层次的觉悟状态。
在文献和讨论中,“果位”一词经常出现,用以描述修行者的精神成就。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象征人物的精神追求或道德修养。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或哲学讨论中。
“果位”一词源自梵文“phala-sthanam”,在传入后,被翻译为“果位”。随着在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广泛接受并用于描述修行者的精神成就。
在传统文化中,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果位”这一概念也深深植根于**文化中,成为人们追求精神提升和内心平静的一个象征。
对于信仰的人来说,“果位”可能带来一种崇高和神圣的情感反应,它象征着修行者通过不懈努力达到的精神高峰。对于非徒,这个词可能引发对精神追求和内心平静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果位”这个词,但它所代表的精神追求和内心平静的理念,可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韧和冷静。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静谧的山林间,心随流水至果位,烦恼如落叶,随风而去。”
想象一位僧人在静谧的寺庙中冥想,周围是宁静的自然环境,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果位”的意境。
在其他**或哲学体系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enlightenment”(启蒙)、“nirvana”(涅槃)等,它们都指向某种精神上的觉悟或解脱。
“果位”作为一个术语,不仅在领域有着重要意义,也启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精神上的提升和内心的平静。了解和学*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和精神追求的价值。
1.
【果】
(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果,木实也。 、 《易·说卦》-艮为果蓏。 、 《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 、 《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五果为助。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明·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组词】
果布、 果馔、 果谷、 果正、 果桌、 草果;荚果;浆果;果瓜、 果茹、 果隋、 果蔗
2.
【位】
(会意。从人立。人站在朝廷上。本义:官吏在朝廷上站立的位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列中廷之左右谓之位。 、 《周礼·朝士》-掌外朝之位。
【组词】
位著(也作位宁古代宫殿,中庭左右两侧叫“位”,门屏之间叫“著”(或“宁”),故用以借指在朝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