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2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7:26:19
卖方:在商业交易中,指提供商品或服务以换取金钱或其他对价的一方。卖方可以是个人、公司、制造商或任何形式的商业实体。
卖方一词源自汉语,由“卖”和“方”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卖”指出售,“方”指方向或一方。随着商业活动的发展,“卖方”逐渐成为商业术语,指代交易中的出售方。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卖方的形象和地位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卖方被视为商业成功的象征,而在其他文化中,卖方可能被视为唯利是图的代表。
卖方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商业交易、市场竞争和价格谈判。在正面情感中,卖方可能代表诚信和专业;在负面情感中,卖方可能代表欺诈和贪婪。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作为卖方参与过二手商品的交易。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理解卖方在交易中的责任和挑战。
在诗歌中,可以将“卖方”融入描述市场繁华的场景:
晨曦初露,卖方摆摊, 琳琅满目,叫卖声喧。 买卖之间,人情冷暖, 市井百态,尽在眼前。
视觉联想:想象一个繁忙的市场,卖方在摊位前忙碌地摆放商品,顾客络绎不绝。 听觉联想:听到市场中的叫卖声、讨价还价的声音,以及交易达成时的欢笑声。
在英语中,“卖方”对应词汇为“seller”或“vendor”。在不同文化中,卖方的形象和行为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都是提供商品或服务以换取金钱。
卖方是商业交易中的重要角色,其行为和信誉直接影响交易的结果。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卖方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参与商业活动和市场交流。通过深入学习“卖方”这一词汇,我更加认识到词汇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
2.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