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7:47
“入蛰”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进入蛰伏状态。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在冬季会进入一种休眠状态,以减少能量消耗,这种现象称为蛰伏。因此,“入蛰”通常指的是动物开始进入这种休眠状态的过程。
“入蛰”一词源于古代对动物季节性行为的观察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于比喻人类活动中的沉寂或休眠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入蛰”与季节变化和自然规律紧密相关,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入蛰”给人一种沉静、安宁的感觉,联想到冬日的宁静和生命的休憩。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描述季节变化或观察动物行为时使用“入蛰”这个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冬日的风,轻轻吹过,万物入蛰,静待春归。”
在英语中,“hibernation”对应“入蛰”,用于描述动物的冬眠行为。
“入蛰”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自然观察的词汇,不仅描述了动物的季节性行为,也常被用于比喻人类的沉寂或休眠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1.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2.
【蛰】
(形声。从虫,执声。本义: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蛰,藏也。 、 《尔雅》-蛰,静也。 、 《吕氏春秋·孟春》-蛰虫始振。 、 《易·系辞下》。虞注:“蛰,潜藏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组词】
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