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9:46
“大方无隅”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老子》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字面意思是最大的方形没有棱角,比喻真正伟大的人或事物不显山露水,不张扬。基本含义是指那些真正伟大、卓越的事物或人,往往不显露锋芒,不追求表面的华丽和炫耀。
在文学作品中,“大方无隅”常用来形容那些深藏不露、内涵丰富的人物或事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文学评论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同义词“深藏不露”强调隐藏和低调,而“大方无隅”更强调内在的伟大和卓越。反义词“锋芒毕露”则强调外在的显露和炫耀。
“大方无隅”源自《老子》,是道家哲学的一部分,强调“无为而治”和“自然无为”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哲学领域,成为描述内在伟大和卓越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大方无隅”体现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强调内在修养和低调的处世态度。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形容那些不追求表面华丽,但内在卓越的人物或事物。
这个成语给人以深沉、内敛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不张扬但内涵丰富的人或事物。它提醒人们在评价事物时,不应只看表面,而应深入了解其内在价值。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教学风格朴实无华,但他的知识和智慧大方无隅,深深影响了我对教育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山川不语,大方无隅,岁月静好,内蕴深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古老的建筑,外观朴素,但内部结构精巧,体现了“大方无隅”的美学。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首旋律简单但内涵丰富的古典音乐,如巴赫的作品,来体现这一概念。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ill waters run deep”(静水流深),强调表面平静但内在深邃。
“大方无隅”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它提醒我们在评价事物时,不应只看表面,而应深入了解其内在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有助于培养深思熟虑和内敛的表达风格。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隅】
(形声。从阜(fù),禺(yú)声。“阜”是土山,有土则可用于建筑,因而从“阜”的字有的与建筑有关。本义:山水弯曲边角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隅,陬也。 、 明·徐渭《缇芝赋》-既登览乎隅椒,复临泛乎汪洋。
【组词】
山隅;隅椒、 隅隈、 隅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