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5:2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5:27:30
词汇“头足异所”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其字面意思是指头和脚不在同一个地方,比喻事物错乱无序或颠倒错位。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头足异处,不可以为礼。”原意是指人的头和脚分离,即死亡的状态,后来引申为事物错乱无序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情节的错综复杂或人物关系的混乱。在口语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法律、历史研究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或证据的错乱。
“头足异所”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用以形容死亡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形容事物错乱无序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秩序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因此“头足异所”这个成语也反映了对于秩序混乱的负面评价。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混乱、无序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复杂难解的问题或混乱的局面。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讨论或写作中,可以用来形容复杂或混乱的情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世事如棋局,头足异所难自持。”
这个成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混乱的画面,如杂乱无章的房间或错综复杂的迷宫。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l mixed up”或“in disarray”,但这些表达没有“头足异所”这样强烈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头足异所”这个成语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描述混乱无序的状态。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昔者费仲、恶来革、长鼻决耳,崇侯虎顺纣之心,欲以合于意,武王伐纣、四子身死牧之野,头足异所,比干尽忠剖心而死。
1.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2.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 《易·说卦》-震为足。 、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 、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
3.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4.
【所】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引证】
《诗·商颂·殷武》-有截其所。 、 《荀子·王霸》-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 、 《吕氏春秋·达郁》-必于无人之所。 、 《吕氏春秋·谨听》-僻远悠闲之所。 、 《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 、 《聊斋志异·促织》-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清·袁枚《祭妹文》-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组词】
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所;托儿所;招待所; 收容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