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9:4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9:41:18
词汇“坤牛”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更广泛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来理解和分析这个词。
“坤牛”字面意思是指代表坤(地)的牛。在**传统文化中,“坤”代表地、母性、柔顺、包容等含义,而“牛”则是勤劳、力量和耐力的象征。因此,“坤牛”可以理解为象征着大地母亲的勤劳和力量。
在古代**,牛是重要的农耕动物,与土地和农业生产紧密相关。因此,“坤牛”可能在古代文学或农耕文化中有所提及,用以象征农业的繁荣和土地的肥沃。
同义词:地牛(象征大地的牛) 反义词:乾马(象征天的马,乾代表天、刚健、主动)
“坤牛”一词可能源自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中“坤”为阴、地,与“乾”(天、阳)相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日常语言中逐渐减少使用,但在某些文化和语境中仍保留其象征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牛是勤劳和耐力的象征,与农业社会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坤牛”可能在某些或民间故事中作为象征元素出现,代表着土地的恩赐和农业的繁荣。
对于我来说,“坤牛”可能唤起对古代农耕社会的想象,以及对大地母亲深厚力量的敬畏和感激。
在现代生活中,“坤牛”可能不常被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农业、传统文化或自然力量时,可以作为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坤牛低吟,大地回春,犁开希望的田野。”
想象一头强壮的牛在广阔的田野上耕作,伴随着自然的鸟鸣和风声,这样的场景可以唤起对大地和农业的深刻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象征可能包括希腊神话中的地母神盖亚,她也是大地和生命的象征。
“坤牛”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连接着古代的农耕文化和自然观念。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1.
【坤】
(形声。从土,申声。本义:八卦之一,象征地)。
地,大地。
【引证】
《说文》-坤,地也,易之卦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坤,土也。 、 《易·说卦》-坤也者,地也。 、 《宋书·乐志》-山岳河渎,皆坤之灵。
【组词】
坤元、 坤母、 坤后、 坤珍、 坤轴、 坤维、 坤仪
2.
【牛】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引证】
《说文》-牛,大牲也。 、 《易·说卦》-坤为子母牛。 、 《左传·昭公五年》-纯离为牛。 、 《礼记·坊记》-东邻杀牛。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牛曰太牢。 、 《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牛田牧田。 、 《乐府诗集·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 唐·白居易《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直。 、 《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组词】
耕牛、 牛酒、 牛旄、 牛性、 牛埭、 牛领、 牛具、 牛刀、 牛蓑、 牛骥同皂、 牛后、 牛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