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5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5:58:30
拷问:字面意思是指用残酷的手段审问,特别是指为了逼取口供而施加的肉体或精神上的折磨。基本含义是指通过极端的手段迫使某人透露信息或承认某些事情。
拷问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用刑具进行审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残酷的审问手段。
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期,拷问被用作维护秩序和获取信息的手段。例如,在欧洲中世纪,拷问是司法程序的一部分,而在现代社会,拷问被普遍视为侵犯人权的行为。
拷问一词往往引起人们的恐惧和厌恶,因为它涉及到极端的痛苦和压迫。它让人联想到黑暗的历史时期和残酷的刑罚。
在个人经历中,拷问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极端的压力或挑战,如面对严格的考试或艰难的决策过程。
在诗歌中,拷问可以被用来象征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心灵的拷问,无声的呐喊, 在夜的深渊中回响。
拷问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的牢房、冰冷的铁链和痛苦的呻吟声。视觉上,可能会想到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的审讯场景。
在不同文化中,拷问的概念和实践有所不同。例如,在伊斯兰文化中,拷问被严格禁止,而在某些历史时期,西方国家则广泛使用拷问作为司法手段。
拷问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指代了一种残酷的审问手段,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对权力、正义和人权的复杂关系。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拷问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这一词汇。
1.
【拷】
(形声。从手,考声。本义:打;拷打) 同本义。
【引证】
《魏书·刑罚志》-不听非法拷人。
【组词】
拷较、 拷讯、 拷究、 拷掠、 拷勘
2.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