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2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23:57
“和而不唱”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和谐相处但不主动发声或表达意见。基本含义是指在集体或团队中保持和谐的关系,但不积极参与讨论或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文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一个角色在故事中的行为模式,例如一个低调的配角。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来形容某人在会议或社交场合中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团队成员的参与度和沟通风格。
“和而不唱”这个词汇可能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合成词,由“和”和“不唱”两个词组合而成,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社交行为模式。
在**文化中,和谐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和而不唱”可能在描述某些人的行为时带有正面的含义,强调保持和谐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温和、谦逊的形象,给人以稳重和可靠的感觉。
在团队项目中,我曾遇到一个同事,他总是和而不唱,虽然不常发表意见,但他的存在总能带来一种平静的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喧嚣的会议室里,他如一缕轻风,和而不唱,静静聆听,心中自有波澜。”
想象一个安静的图书馆,人们轻声细语,这就是“和而不唱”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是轻柔的背景音乐,不抢风头,却能营造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ilent partner”或“wallflower”,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描述了一种在社交场合中不积极参与的角色。
“和而不唱”这个词汇在描述人际关系和社交行为时非常有用,它提醒我们在保持和谐的同时,也要适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城。
1. 【和】 ——用于“搀和”(chānhuo)、“搅和”jiǎohuo、“暖和”nuǎnhuo、“热和”rèhuo、“软和”(ruǎnhuo)。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唱】
(形声。从口,昌声。“唱”字经传以“倡”为之。本义:领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唱,导也。 、 《左传·昭公十六年》注-取其唱予和女。 、 《荀子·乐论》-唱和有应。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组词】
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