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1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9:17:16
词汇“气像”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是“气象”的误写或误用。为了确保分析的准确性,我们将以“气象”作为分析对象。
“气象”指的是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包括天气、气候、风、云、降水等自然现象。它是一个科学术语,通常与气象学相关。
“气象”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天象、天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演变为指代大气现象和天气状况。
在**文化中,气象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农民根据气象变化来安排农事活动。同时,气象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人们的出行、穿着等。
提到气象,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变化无常的天气、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等,这些都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情感。然而,气象也与美丽的自然景观(如彩虹、晚霞)相关,这些则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气象信息对于安排户外活动、出行计划等都非常重要。例如,如果知道第二天有雨,可能会提前准备雨具或调整出行计划。
在诗歌中,气象可以用来营造意境,如“晨曦微露,气象万千,山川如画”。
提到气象,人们可能会联想到电视上的天气预报画面,或是听到气象播报员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气象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weather”和“meteorology”分别对应中文的“天气”和“气象学”。
“气象”是一个涵盖广泛且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词汇。了解气象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还能在文学创作和日常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气象”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词汇在语言和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
1.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2.
【像】
(形声。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相貌相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然韩非之前只有象字,无像字。韩非以后小篆即作像。许断不以象释似,复以象释像矣。系辞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象也者,像也。…盖象为古文,圣人以像释之。虽他本像亦作象。然郑康成、王辅本非不可信也。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像,似也。 、 《荀子·富国》-影之像形也。 、 林觉民《与妻书》-女必像汝,我心甚慰。 、 清·李渔《闲情偶寄》-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 、 老舍《黑白李》-脸上处处像他哥哥,可是那种神气又不完全像他的哥哥。
【组词】
像形、 像似、 像形奇名、 像煞、 像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