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9:11
“公利”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公共利益或公众利益。它强调的是集体的、社会的、大众的利益,而非个人的、私人的利益。在社会和政治语境中,公利通常与公正、公平、公共福祉等概念相关联。
“公利”一词源于汉语,由“公”和“利”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公”常指公共的、官方的,而“利”指利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利”逐渐被用来指代更广泛的社会和公共利益。
在**文化中,“公利”与儒家思想中的“仁”和“义”紧密相关,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在现代社会,公利也是衡量政策和行为正当性的重要标准。
“公利”一词通常带有一种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牺牲、奉献和社会责任感。它鼓励人们超越个人利益,关注更广泛的公共福祉。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社区服务中体验到“公利”的重要性。例如,参与清洁活动,虽然个人可能没有直接受益,但整个社区的环境得到了改善,这就是公利的体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公利”:
在晨曦的光辉中,
我看见公利的种子,
在每个人的心中发芽,
为了明天的花园,
我们共同耕耘。
“公利”可能让人联想到和谐的社区景象,如孩子们在公园玩耍,老人在树下聊天。听觉上,可能是社区**的声音,或是志愿者活动的欢声笑语。
在英语中,“public interest”或“common good”可以对应“公利”。不同文化对公利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是相似的,即关注集体利益。
“公利”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和政治概念,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对社会的贡献。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公利”有助于我们形成更全面的社会观和价值观。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