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1:27
词汇“捆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捆”通常指用绳子或其他工具将物品绑在一起,而“复”可以有恢复、重复、复杂等多种含义。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捆复”可能意味着将某物重新捆绑或恢复到捆绑的状态,但这只是一种推测,因为该词汇在实际语言使用中并不常见。
由于“捆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作者为了创造特定的氛围或表达特殊的意义而特意使用的。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几乎不会出现。
由于“捆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提供多个例句来展示其不同用法。
同义词与反义词: 由于“捆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直接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如果将其拆分为“捆”和“复”,“捆”的同义词可以是“绑”、“束”,反义词可以是“解”、“松”;“复”的同义词可以是“再”、“重”,反义词可以是“初”、“新”。
词源与演变: 由于“捆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
文化与社会背景: 由于“捆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不明显。
情感与联想: 由于“捆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不太可能引起特定的情感反应或联想。
个人应用: 由于“捆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很小。
创造性使用: 由于“捆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将其融入到诗歌、故事或其他创作中的可能性不大。
视觉与听觉联想: 由于“捆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不太可能带来特定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跨文化比较: 由于“捆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反思与总结: 由于“捆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的重要性不大。在学习和使用汉语时,应关注常用词汇和表达,以提高语言的实用性和流畅性。
1.
【捆】
(形声。从手,困声。本义:叩击使牢)。
同本义。
【引证】
《孟子·滕文公》。赵歧注:“织屦欲使坚,故叩之也。”-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2.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