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5:51
峻折(jùn zhé)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山势险峻而曲折。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它常常用来形容地形地貌的险峻和复杂,或者比喻事物的复杂性和难度。
“峻折”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峻”(高而陡)和“折”(弯曲)两个字组成,直接表达了其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山海经》等古籍中描述山川时会用到类似的词汇。
在**文化中,山川的峻折往往被赋予了坚韧和不屈的象征意义,常被用来比喻人的性格或经历的艰难。
“峻折”这个词给人一种挑战和探索的感觉,联想到勇敢面对困难和复杂情况的精神。
在描述旅行经历时,我曾用“峻折”来形容我攀登的那座山,它不仅险峻而且路径曲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峻折的山路,见证了旅人的坚韧与勇气。”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rugged and winding”,用来描述类似的地形特征。
“峻折”这个词在描述自然景观和比喻人生经历时都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物理上的险峻和曲折,也隐含了精神上的挑战和坚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1.
【峻】
(形声。从山,雋(jùn)声。本义:高而陡峭)。
同本义。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山峻高而蔽日兮。 、 《北齐书·高昂传》-山道峻隘。 、 《韩非子·奸劫弑臣》-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而求生。
【组词】
峻危、 峻朵、 峻岭、 峻绝
2.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