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2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29:04
词汇“快吏”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探讨。
“快吏”字面意思是指行动迅速、效率高的官员。其中,“快”表示速度快,效率高;“吏”指官员或公务员。
由于“快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用来形容那些办事效率高、行动迅速的官员。
“快吏”一词可能源自古代对官员的描述,强调官员的行动力和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因为不再常用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古代**,官员的效率和行动力是评价其能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快吏”这个词可能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用以赞扬那些高效能的官员。
“快吏”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高效、能干的形象。
在现代社会,虽然“快吏”这个词不常用,但我们可以将其精神应用到工作中,追求高效、迅速解决问题。
在创作中,可以将“快吏”作为一个角色,赋予其高效、果断的特质,用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由于“快吏”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很难直接联想到具体的视觉或听觉形象。但可以想象一个忙碌、高效的官员形象,或者快速翻阅文件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快吏”的词汇,但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文中的“efficient official”或“quick-acting bureaucrat”。
“快吏”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体现了对官员效率和行动力的期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并在适当的场合运用。
1.
【快】
(形声。从心,(guài)声。本义:高兴,痛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快,喜也。 、 《战国策·秦策》-文信侯去而不快。 、 《史记·魏公子列传》-心不快。 、 《后汉书·班超传》-快意留之,非忠臣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则不快吾意。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若所为诚快。
【组词】
快观、 快吾意
2.
【吏】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引证】
《说文》-吏,治人者也。 、 《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 、 《汉书·惠帝纪》-吏所以治民也。 、 《管子·朋法》-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 《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王使委于三吏。 、 《国语·周语》-百吏庶民。 、 《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韩诗外传》-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 方苞《狱中杂记》-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组词】
吏势、 吏议、 吏司、 吏兵、 吏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