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2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22:29
“刮垢磨痕”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刮去污垢,磨去痕迹。基本含义是指彻底清除污垢和痕迹,比喻彻底改正错误或清除不良影响。
“刮垢磨痕”这个成语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书吴道子画后》:“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余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叔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元丰八年十一月七日书。”这里的“刮垢磨痕”原本是形容画作的精细,后来引申为彻底改正错误的意思。
在**传统文化中,改正错误和自我完善被视为重要的道德修养。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人和社会的彻底变革。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决心和毅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它鼓励人们面对错误时勇于改正,不断进步。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需要刮垢磨痕的情况。例如,当我意识到自己的某些惯对人际关系有害时,我决心彻底改变这些惯,以改善我的社交环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刮垢磨痕,洗净尘埃,
新生的我,迎风展翅。
过去的阴影,随风而去,
未来的光明,照我前行。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洁工人在努力清除墙壁上的污渍,或者艺术家在精心修复古画。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磨刀的声音,象征着改变和进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ipe the slate clean”或“start afresh”,都表达了彻底改变和重新开始的意味。
“刮垢磨痕”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提醒我在面对错误时要有彻底改正的决心。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应用,这将有助于我在未来的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和生动地使用它。
贵文则丧质,近质则太秃,刮垢磨痕,卒不能到史。
1.
【刮】
(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刀。本义:削,用刃平削物体,或把物体表面的某些东西去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刮,掊杷也。 、 《广雅》-刮,减也。 、 《礼记·明堂位》。注:“刮,刮摩也。”-刮楹达乡。 、 《考工记》-刮摩之工。 、 《史记·太史公自序》-采椽不刮,茅茨不剪。 、 《三国志·关羽传》-医曰:“矢镞有毒,毒入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组词】
刮毒、 刮子、 刮刷、 刮垢磨光;刮楹、 刮锅子;刮磨、 刮摩、 刮火柴;以瓦片刮疥
2.
【垢】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垢,浊也。 、 《庄子·大宗师》-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块,刮垢磨光。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组词】
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
3.
【磨】
磨子。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以磨碎物亦曰磨。 、 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作牛便推磨。
【组词】
磨石、 磨心、 磨牛、 磨室、 电磨;水磨
碾轧土地。
【引证】
陈残云《香飘四季》-我们耕田磨地的女子,对个皮鞋托托响、油头油脸的香港人全不合适。
4.
【痕】
(形声。从疒(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艮(gèn)声。本义:疮伤痊愈后留下的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痕,胝瘢也。 、 《通俗文》-创瘢曰痕。
【组词】
痕瑕、 痕挞、 痕瘕、 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