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8 13:2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8 13:23:09
曲从:指违背自己的意愿,顺从他人的意思或要求,通常带有消极的顺从或屈服的意味。
曲从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曲”(弯曲、不直)和“从”(跟随、顺从)组成,形象地表达了违背本意、顺从他人的意思。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曲从其志”的表述。
在**传统文化中,曲从有时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强调“忍让”和“和谐”的儒家思想中。然而,在现代社会,曲从更多被视为一种消极的行为,特别是在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的背景下。
曲从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无奈和压抑的情感,让人联想到被迫屈服、失去自主权的情境。这种情感反应可能激发人们对正义和自由的追求。
在个人经历中,曲从可能出现在职场、家庭或社交场合,如为了维护关系或避免冲突而做出的让步。这种经历可能让人感到无奈,但也可能是成长和学*的机会。
在诗歌中,可以将曲从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山川曲从于季节的变换,无声地演绎着生命的轮回”。
曲从可能让人联想到弯曲的线条或图形,如弯曲的树枝或曲折的小径。在音乐中,可能联想到柔和、低沉的旋律,表达一种顺从和无奈的情感。
在英语中,曲从可以对应词汇如“submit”或“yield”,但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可能带有更强烈的被迫意味,而在中文中,曲从可能更多地强调内心的无奈和顺从。
曲从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反映了个人与社会、权力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曲从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保持独立和自主。
1.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2.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