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9:18
“清刻”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古代书籍的清晰刻本,即印刷质量高、字迹清晰的版本。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可以指任何印刷品或雕刻品的清晰、精细的版本。
在文学领域,“清刻”可能指的是古代文学作品的清晰刻本,这些刻本因其印刷质量高而受到收藏家和学者的青睐。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清刻”来形容某物清晰、精细,如“这张照片的清刻度很高”。在专业领域,如印刷和出版,“清刻”可能特指印刷技术的高标准。
同义词:清晰、精细、精致、精良 反义词:模糊、粗糙、劣质、不清晰
“清刻”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印刷技术。在古代,书籍的印刷质量是评价一本书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清刻”逐渐成为高质量印刷品的代名词。
在**文化中,书籍一直被视为知识的载体,因此高质量的印刷品尤为重要。“清刻”一词体现了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印刷工艺的追求。
“清刻”一词给人以精致、高雅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文人墨客和他们的作品。这种联想往往带有一定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清刻”来形容一些高质量的印刷品或艺术品,如一本精美的画册或一幅精细的书法作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清刻”:
墨香飘溢,纸页轻翻,
清刻字迹,岁月静好。
“清刻”一词让人联想到清晰的字迹和精致的印刷品,这种联想可以通过展示一些高质量的印刷品图片或播放一些与古代印刷相关的声音来实现。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清刻”的词汇,但可以用“clear print”或“fine engraving”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清刻”一词不仅代表了高质量的印刷品,还体现了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精确性和美感。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