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2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26:07
词汇“并禽”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文的词汇。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并禽”字面意思是指两种或多种鸟类并排或并列。在古代文献中,可能用来形容鸟类成群结队地飞翔或栖息。
由于“并禽”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几乎不使用,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有所体现,尤其是在描述自然景观或鸟类生态的诗文中。
由于“并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现代的例句。在古文中可能会有类似“群鸟并禽于林”这样的描述。
同义词可能包括“群鸟”、“众禽”等,反义词则难以确定,因为“并禽”本身并不常见。
“并”字有并列、并排的意思,“禽”在古代汉语中指鸟类。这个词可能源自对鸟类行为的观察,后来在语言发展中逐渐被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鸟类常常被赋予各种象征意义,如凤凰象征吉祥,鹤象征长寿。因此,“并禽”可能在某些文学作品中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寓意。
对于现代人来说,“并禽”可能引发一种古朴、自然的联想,可能会让人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描绘。
由于“并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并禽”用于描绘古代场景或自然景观,如在诗歌中写到“古木参天,并禽鸣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鸟类在空中或林间并排飞翔的场景,带来一种和谐与自然的视觉美感。
由于“并禽”是一个中文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在描述鸟类行为的词汇中可能存在类似的表达。
“并禽”作为一个古文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汉语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学*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
1.
【并】
(会意。《说文》:“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本义:并行,并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並,併也。从二立,会意。今隶作並。 、 《仪礼·乡射礼》-並行。 、 《礼记·儒行》-並立则乐。 、 《荀子·儒效》-俄而並乎尧舜。 、 《礼记·玉藻》-並纽约用组。 、 《诗·齐风·还》-並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 《文心雕龙·附会》-並驾齐驱,而一毂统辐。 、 《韩非子·难势》-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并踵而生也。
【组词】
并列;并肩作战;并介、 并夹、 并封、 并心
2.
【禽】
(象形。本义:走兽总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禽,走兽总名。 、 《白虎通》-禽者何?鸟兽之总名 、 《礼记·月令》。疏:“兽之通名也。”-命主祠祭禽于四方。 、 《列子·黄帝》-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俯走,谓之禽兽。 、 《周礼·庖人》。注:“宜为羔豚、犊、麝、雉、鴈。凡鸟兽未孕曰禽。”-六禽。 、 《孟子·滕文公下》-终日而不获一禽。 、 《三国志·华陀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 汉·王充《论衡·遭虎》-虎亦诸禽之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