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1:57
词汇“前题”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前提”的误写或特定语境下的变体。为了确保分析的准确性,我们将以“前提”作为分析对象。
“前提”的字面意思是指在逻辑推理或论证中作为基础或先决条件的陈述或条件。它是一个逻辑学术语,也广泛应用于日常语言和专业领域。
“前提”一词源自拉丁语“prae-”(前)和“positum”(放置),意为“放在前面”。在逻辑学中,它指的是推理过程中放在前面的陈述,作为后续推理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前提”在法律、商业谈判、学术研究等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帮助明确讨论的边界和基础,确保沟通的有效性。
“前提”通常给人以严谨、逻辑性强的感觉。在讨论或辩论中,明确前提有助于避免误解和逻辑错误。
在学术写作中,明确研究的前提是确保研究严谨性的关键步骤。例如,在撰写论文时,我会首先明确研究的前提条件,以确保研究的有效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前提”融入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
在这个前提下,世界运转,
逻辑的链条,环环相扣。
每一前提,奠定基石,
思维的殿堂,由此构建。
“前提”可能让人联想到逻辑图表、法律文件或学术讲座,这些场景通常与严谨的思考和正式的讨论相关。
在英语中,“前提”对应的是“premise”,其使用和含义与中文中的“前提”相似,都强调推理或讨论的基础条件。
“前提”是一个在逻辑和日常语言中都非常重要的词汇。它帮助我们明确讨论的基础,确保沟通的清晰和有效。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前提”对于提升逻辑思维和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1.
【前】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前,进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 《乐府诗集·陌上桑》-罗敷前致词。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不敢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驰而前。 、 《庄子》-孔子下车而前。
【组词】
前却、 前迈、 前旌
2.
【题】
(形声。从页(xié),是声。页,头。本义:额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题,额也。 、 《礼记·王制》-雕题交趾。 、 《汉书·司马相如传》-赤眉圆题。 、 《庄子·马蹄》。释文引司马崔云:“月题,马额上当颅如月形者也。”-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 、 《山海经·北山经》-文题白身,名曰孟极。 、 《楚辞·招魂》-雕题黑齿。 、 《后汉书·杜笃传》-连缓耳,琐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