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5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57:35
扬声:字面意思是指提高声音,使声音更加响亮。基本含义是指在说话或唱歌时,有意地增加音量,以便让声音传播得更远或更清晰。
“扬声”一词由“扬”和“声”两个字组成。“扬”字有提高、举起的意思,“声”字指声音。在古代汉语中,“扬声”常用来形容声音的传播,如《诗经》中有“扬之水,白石凿凿”的句子,意指水声响亮。
在**文化中,“扬声”有时也与表达正义、呼吁公众关注有关,如在历史上的抗议活动中,人们会扬声呼喊口号,表达诉求。
“扬声”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激动、强调或紧急。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需要被听到的重要信息,或是某种强烈的情感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公共演讲中使用“扬声”来强调我的观点,希望我的声音能够穿透人群,传达我的信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扬声”:
在寂静的夜里,我扬声歌唱,
星辰听我,月儿伴我,
心中的旋律,穿越时空,
扬声,扬声,直到天明。
想象一个演讲者在舞台上扬声演讲,背景是热情的听众和闪烁的灯光,这样的场景会给人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英语中,“扬声”可以对应为“raise one's voice”或“amplify one's voice”,在不同文化中,提高声音的行为可能有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含义。
“扬声”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声音的物理变化,还承载了情感和意图的传达。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扬声”有助于我更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1.
【扬】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 《小尔雅》-扬,举也。 、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