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0:59
活口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有多种含义,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活口 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活口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活”(活着)和“口”(人)组成,历史演变中主要保持了其基本含义,但在不同语境中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活口 常常带有悲剧色彩,因为它通常与不幸的相关联。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强调了幸存者的角色和责任,尤其是在提供犯罪信息方面。
活口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同情,因为它关联到的是苦难和生存的挣扎。
在我的生活中,活口 这个词让我想起了一些灾难新闻报道中幸存者的故事,他们如何在灾难后重建生活,以及他们所承担的见证和记忆的责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废墟中,他是唯一的活口,
诉说着昨日的繁华与今朝的寂寥。
活口 这个词让我联想到废墟、救援场景和幸存者的面孔,这些图像充满了悲伤和希望。
在英语中,活口 可以对应为 "survivor" 或 "witness",但 "survivor" 更侧重于生存,而 "witness" 更侧重于目击和作证。
活口 这个词在中文中是一个多义词,其核心含义围绕着生存和见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不同用法和语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经历中的重要方面,如生存、记忆和责任。
1.
【活】
(形声。从水,昏(kuò)声。本义:流水声。用本义时读(guō))。
生存。与“死”相对。
【引证】
《诗·邶风·击鼓》-不我活兮。 、 《书·太甲》-不可活。 、 《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 、 《楚辞·天问》-巫何活焉?
【组词】
鱼在水里才能活;这个孩子只活三个月;活到高龄而且精力充沛;活头儿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