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5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55:20
“兴犹不浅”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兴趣或兴致依然很高,没有减退。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某种活动或情境中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在文学作品中,“兴犹不浅”常用来描绘人物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对某件事情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如:“多年后,他对音乐的兴犹不浅。”
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件事情的持续兴趣,例如:“虽然已经玩了很久,但他对这款游戏的兴犹不浅。”
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教育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个体对学*或研究的持续热情。
同义词: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兴致高昂
反义词:兴味索然、兴致缺缺、兴趣缺缺
“兴犹不浅”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兴”这一概念的重视。在古代汉语中,“兴”常常指兴致、兴趣,而“犹”表示仍然、依旧。这个成语的结构和意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
在*文化中,保持对某件事情的持续兴趣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学和艺术领域。这个成语体现了对持久热情和专注力的推崇。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坚持和热情。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兴趣和动力。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对教学的兴犹不浅,即使年事已高,依然每天充满活力地授课,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我。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兴犹不浅,笔下生花,诗意盎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老人在书房中专注地练*书法,背景音乐是悠扬的古琴声,这样的场景能够很好地体现“兴犹不浅”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ill very interested”或“passion remains high”,但这些表达没有成语的简洁和韵味。
“兴犹不浅”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持续的兴趣和热情,也体现了对坚持和专注的赞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
老子兴来犹不浅,故人病后肯相疏。
1.
【兴】
兴致,情趣。
【引证】
王勃《滕王阁序》-遥呤俯畅,逸兴遄飞。 、 、 宋·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归舟。
【组词】
兴动、 兴兴头头、 兴头子、 兴辞、 兴会、 兴头起意、 兴子
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兴。又简称兴。
【引证】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一》-以及李杜元白诸大家,最多兴体。
【组词】
兴喻
2.
【犹】
(形声。从犬,酋(尤)声。本义:一种猿类动物)。
兽名。猴属,也叫“犹猢”,形如麂。
【引证】
《说文》。字亦作猷。-猶,愑属。 、 《尔雅》-犹如麂,善登木。 、 《释文》引《尸子》-犹,五尺大犬也。 、 《颜氏家训·书证》-犹,兽名也。 、 《史记·吕后纪》。索隐:“犹,猿类也。夘鼻长尾 ,性多疑。”-犹与未决。 、 《水经注》-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崖树,一腾百步,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空若飞。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浅】
流水声
【组词】
浅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