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2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23:55
“兼两”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同时具备或涉及两个方面。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或事物具有双重性质或功能,能够同时处理或体现两种不同的特性或角色。
在文学中,“兼两”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多重性格或事物的多功能性,如“他既是严厉的父亲,又是慈爱的导师,真可谓兼两。”
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多才多艺或某物的多功能性,例如:“这个工具兼两用,既可以当锤子,又可以当螺丝刀。”
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中,“兼两”可能指一个领导者同时具备战略眼光和执行力。
同义词:双全、两全、兼备 反义词:单一、专一
同义词“双全”和“两全”强调的是两个方面的完美结合,而“兼两”更侧重于同时具备两种特性。反义词“单一”和“专一”则强调的是只专注于一个方面,不涉及其他。
“兼两”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左传》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兼两”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能够平衡多重角色或职责的人,这种能力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一种美德。
“兼两”这个词给人一种平衡和全面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能够在复杂环境中游刃有余的人或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不仅教学出色,还积极参与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他的这种“兼两”能力让我深感敬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心兼两境,一为尘世烦忧,一为星河清梦。”
视觉上,“兼两”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中既有现代元素又有传统元素的和谐共存。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一首歌中融合了古典和现代的音乐元素。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ual role”或“dual function”,但这些表达没有“兼两”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深度。
“兼两”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多重性质,也体现了人们对平衡和全面的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恰当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精确性和表现力。
1.
【兼】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引证】
《说文》-兼,并也。 、 《仪礼·聘礼》。注:“犹两也。”-兼执之,以进。 、 《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兼巾之。 、 《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兼诸弣。 、 《孟子·告子上》-不可得兼。 、 宋·文天祥《 后序》-丞相兼枢密使。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兼百花之长。 、 蔡元培《图画》-兼筑雕刻。
【组词】
兼祧、 兼资、 兼署、 兼味
2.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