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5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56:44
词汇“五粟”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五粟”的分析:
“五粟”字面意思是指五种谷物,通常指的是古代**五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即稻、黍、稷、麦、豆。这些谷物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
由于“五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如《周礼》等古籍中可能会提及“五谷”或“五粟”,用以描述古代社会的农业生产和食物结构。
“五粟”一词来源于古代对主要粮食作物的分类,随着时间的推移,“五谷”这一词汇更为常用,而“五粟”逐渐淡出日常语言使用。
在古代**,五谷是农业社会的基石,对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至关重要。因此,五谷在文化和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象征着富饶和安定。
由于“五粟”与古代农业和食物生产相关,它可能唤起对古代农耕文化的尊重和对食物来源的感激之情。
在现代生活中,“五粟”这一词汇很少直接使用,但在学***古代农业史或文化时,可能会遇到这一概念。
在创作中,可以将“五粟”作为古代农业的象征,融入到描述古代生活或农业发展的故事中。
由于“五粟”与农业相关,可以联想到金黄色的稻田、风吹麦浪的景象,以及农民劳作的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对主要粮食作物的分类和称呼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各自农业社会的特点。
“五粟”作为一个古代词汇,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的特点和食物结构。虽然在现代语言中不常用,但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些古代词汇的背景和意义,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语言表达的深度。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粟】
(会意,象草木果实下垂的样子。后隶变为“西”。本义:粟子,谷子)。
同本义 今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叫“小米”。一种粗糙、抗旱、但不耐霜冻的一年生禾草(Setaria italica),具有粗而重的长穗状花序,可作谷物、干草和饲料。
【引证】
《说文》-粟,嘉谷实也。 、 《旧唐书·食货志下》-其粟麦粳稻之属各依土地,贮之州县。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输不必金,出粟、菽、帛、布及它物者听。
【组词】
粟入、 粟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