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4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45:52
词汇“[札付]”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古代文献和特定语境中仍可见其身影。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札付”字面意思是指书信、文件的交付或传递。在古代,特指官方文书的传递,如官员之间的公文往来,或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指示的传达。
“札”原指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付”指交付、传递。两者结合形成“札付”,专指文书的传递。随着时代发展,纸张的普及,“札”的使用减少,“札付”一词也逐渐淡出日常语言。
在古代**,官方文书的传递是政治运作的重要环节,“札付”体现了古代官僚体系的运作方式和信息传递的严谨性。
“札付”一词给人以古朴、庄重的感觉,联想到古代官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官方文书的正式性。
在现代生活中,“札付”一词几乎不再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文献或历史时,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古代文书制度。
在创作古风小说或诗歌时,可以使用“札付”一词,增添作品的历史氛围和文学韵味。
想象古代官员手持札付,快马加鞭传递重要信息的场景,可以联想到古装剧中的画面和马蹄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札付”的词汇,但类似的官方文书传递的概念在各文化中都有体现。
“札付”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丰富语言知识,增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适当地运用这类词汇,可以提升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1.
【札】
(形声。从木,札声。本义: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札,牒也。 、 《后汉书·循吏传》-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 、 《汉书·郊祀志上》-卿有札书。 、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上令尚书给笔札。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 《太平御览》-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
2.
【付】
(会意。从人,从寸。从“寸”,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意思是:以手持物交付给别人。本义:给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付,与也。 、 《广雅》-付,予也。 、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组词】
付法、 付任、 付治、 付推、 付度、 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