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4:07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属于柔膜体纲(Mollicutes)。它们是最小的自我复制的生物体,能够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支原体因其细胞壁缺失而具有高度的形态可变性,能够在宿主细胞内引起多种疾病。
在医学领域,支原体常与呼吸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等疾病相关联。在生物学研究中,支原体因其简单的基因组和易于操作的特点,常被用作模式生物。在日常生活中,支原体较少直接提及,更多是在讨论相关疾病时出现。
同义词:柔膜体(Mollicutes) 反义词:无(支原体作为一类特殊的微生物,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支原体”一词源自希腊语“mykes”(真菌)和“plasma”(形成),最初用于描述一类类似真菌的微生物。随着科学的发展,支原体的定义和分类逐渐明确,成为一类独特的微生物。
支原体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较少直接提及,但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支原体的研究和应用对人类健康和科学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支原体常与疾病相关联,因此在情感上可能引起一定的负面联想,如担忧、恐惧或不适。然而,在科学研究领域,支原体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而受到科学家的关注和研究。
在日常生活中,支原体较少直接涉及,但在医疗健康领域,了解支原体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在诗歌中,可以将支原体比喻为微小的生命奇迹,探讨其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在无垠的细胞海洋中,
支原体,微小的航行者,
无壁的身躯,自由地游弋,
在生命的舞台上,演绎着独特的篇章。
支原体的形象可以通过显微镜下的图像来展现,其无定形的形态和微小的尺寸给人以神秘和微妙的感觉。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实验室中微弱的仪器声音,象征着科学探索的宁静与专注。
在不同语言中,支原体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其生物学特性和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是普遍的。例如,在英语中,支原体被称为“Mycoplasma”。
支原体作为一类特殊的微生物,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了解支原体的基本特性和应用,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其在人类健康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支原体的相关知识,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科学素养。
1.
【支】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
2.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引证】
《说文》。俗字作“源”。-原,水泉本也。 、 《孟子》-原泉混混。 、 《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 、 《汉书·食货志》-犹塞川原为潢洿也。 、 唐·韩愈《原毁》-有本有原。
【组词】
原泉、 原流
3. 【体】 亲近的,贴心的。 家庭成员个人积蓄的(指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