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1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17:57
词汇“晏安”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晏安”进行深入分析:
“晏安”的字面意思是平静、安宁。其中,“晏”有平静、安宁的含义,“安”也是安宁、安定的意思。两者结合,强调的是一种宁静、平和的状态。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晏安”常用来形容环境的宁静或心境的平和。例如,在描述山水田园的诗文中,可以用“晏安”来形容那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在口语和现代文学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更多地保留在古文和古典文学中。
“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是太阳落山,引申为平静、安宁。“安”字则更早,甲骨文已有,表示安定、安全。两者结合的“晏安”在古代文献中出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晏安”常与儒家追求的“和”、“平”理念相联系,强调社会和谐与个人内心的平静。在古代社会,这种理念被广泛推崇,因此“晏安”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
“晏安”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宁静的田园风光、和谐的家庭生活或是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这种词汇往往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现代生活中,虽然“晏安”不常用于日常交流,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创作或表达中,仍可以用来形容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或内心的平和。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微露,晏安如画,一抹轻烟,缭绕山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宁静的山水画,或是清晨的田园风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清晨的鸟鸣或是远处溪流的潺潺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意境可以用“serene”(宁静的)或“peaceful”(平和的)等词汇来表达。
“晏安”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所传达的宁静、平和的意境是人们普遍追求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韵味和深度。
1.
【晏】
(形声。从日,安声。本义:晴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晏,天清也。 、 《小尔雅》-晏,明也。 、 杨雄《羽猎赋》。注:“无云之处也。”-于是天清日晏。 、 《淮南子·缪称》。注:“无云也。”-鶤日知晏阴蜡知雨。 、 《汉书·郊祀志上集》注-日出清济为晏。
【组词】
晏日、 晏阴、 晏温
2.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