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8:39
焮天铄地(xìn tiān shuò d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烧天熔地”,形容火势极其猛烈,能够烧毁一切。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某种力量或影响极其强大,能够改变或摧毁一切。
在文学作品中,焮天铄地常用来形容战争、灾难或某种强烈的变革力量。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军事或社会学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重大**的影响。
同义词:
反义词:
焮天铄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献。它的使用在历史上较为罕见,但在描述极端情况时,这个成语能够提供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在文化中,火往往象征着变革和净化。焮天铄地**这个成语在描述重大社会变革或灾难时,能够传达出这种深刻的文化内涵。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让人联想到毁灭性的力量和不可阻挡的变革。它能够激发人们对力量和变革的深刻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焮天铄地可能用于描述某些重大**的影响,如自然灾害、社会变革等。例如,在描述一次强烈的地震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地震的破坏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火山喷发,焮天铄地,
岩浆如血,染红天际。
结合图片或视频,焮天铄地可以让人联想到火山爆发、森林大火等场景,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火焰的噼啪声或爆炸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找到,如英语中的“devastating”或“cataclysmic”,用来形容极其强大的破坏力。
焮天铄地这个成语在描述极端情况时非常有力,能够传达出强烈的情感和视觉冲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火燎将至,焮天铄地。
1.
【焮】
炙;烧。灼烧,使受到灼热。
【引证】
《左传·昭公十八年》-司马、司寇,列居火道,行火所焮。
【组词】
焮焮
炽盛。
【引证】
晋·郭璞《答贾九州愁》-乱离方焮,忧虞匪歇。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铄】
(形声。从金,乐声。本义:熔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铄,销金也。 、 《楚辞·招魂》-流金铄石些。 、 《盐铁论·诏圣》-夫铄金在炉,庄蹻不顾。 、 《淮南子·诠言训》-大热铄石流金。 、 《淮南子·兵略》-人无筋骨之强,爪牙之利,故割革而为甲,铄铁而为刃。
【组词】
铄金、 铄石流金、 铄化、 铄金点玉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