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7:25
“从天而下”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某物或某人从天空降落或降临。基本含义是指某种事物或现象突然出现,通常带有神秘或超自然的色彩。
“从天而下”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从”、“天”、“而”、“下”四个字组成,每个字的意思都很明确。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常用来描述神祇或天命的降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仍保留了其神秘和超自然的色彩。
在文化中,“从天而下”常常与神话、传说和信仰相关联。例如,道教中的神仙常常被描绘为从天而下的存在,带来智慧和启示。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可能用来形容某种突如其来的好运或机遇。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神秘和敬畏。联想上,我会想到古代神话中的神祇降临,或是现代科幻作品中的外星人突然出现。这种突然性和超自然性让人感到既好奇又敬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从天而下”来形容一次突如其来的灵感,那是在我写作时,一个绝妙的想法突然出现在脑海中,仿佛是从天而下的启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低垂,星辰闪烁,
一道光芒从天而下,
照亮了黑暗,带来了希望。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一幅画面:夜空中,一道光芒从天而降,照亮了大地。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教堂的钟声,或是神秘的音乐,营造出一种神圣和庄严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scend from heaven”或“come down from the sky”,都表达了从天空降落的意思,但在使用和文化内涵上可能有所不同。在西方文化中,这种表达可能更多与**和神话相关。
“从天而下”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能够更生动地描述某些神秘或超自然的场景。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汇的理解更加全面,也更能灵活地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中。
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哥哥,你真是从天而降也!万望救我一救!
1.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