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3:1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3:13:02
“做好做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既做好事也做坏事,形容人的行为反复无常,难以捉摸。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那些行为不一致、善恶难辨的人。
“做好做歹”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行为一致性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复杂人性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普遍推崇“始终如一”的品德,因此“做好做歹”往往带有贬义,被视为不值得信赖的行为模式。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复杂和困惑,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难以预测和理解的人,可能会在人际交往中带来不确定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的行为经常做好做歹,这让团队合作变得困难,也影响了团队的氛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心,如风中的叶,做好做歹,无人能解其真。”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面朝两个方向,象征着他的行为选择的不确定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Jekyll and Hyde”,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双重性格,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恶的一面。
“做好做歹”这个成语在描述人的行为时非常有用,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周围人的行为。
陆秉义见刘二打得凶,和谢胖子做好做歹,反他劝的去了。
叔齐只得接了瓦罐,~的硬劝伯夷喝了一口半。
1.
【做】
(“做”是“作”后起的分别字,“作”近代写作“做”)。
作。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
【引证】
《水浒全传》-我且不做买卖,和你一同家去。
【组词】
做道路、 做夫、 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做不得;做不了;做嗄
2.
【好】
喜好;喜爱。
【引证】
《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 、 《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 、 《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 、 《论语》-敏而好学。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组词】
好表现;好善、 好涵高躅、 好戏子、 好玩
3.
【做】
(“做”是“作”后起的分别字,“作”近代写作“做”)。
作。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
【引证】
《水浒全传》-我且不做买卖,和你一同家去。
【组词】
做道路、 做夫、 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做不得;做不了;做嗄
4.
【歹】
(象形。本作“歺”,音è。甲骨文字形,象有裂缝的残骨。隶变作“歹”。“歹”是汉字部首之一,从“歹”的字多与死、坏或不吉祥等义有关。①(è)本义:残骨。《说文》:“ 列骨之残也。” ②坏)。
坏。与“好”相对。
【引证】
《西游记》-莫怕!莫怕!我们不是歹人,我们是取经的和尚。 、 《宣和遗事》-父亲做歹事,误我受此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