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4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1:50
词汇“养力”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特定领域的词汇。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养力”字面意思是指培养或增强力量。在古代汉语中,可能指的是通过锻炼、饮食或其他方式来增强体力或精力。
在文学作品中,“养力”可能出现在描述武士、士兵或**员通过训练来增强体能的场景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体育训练、武术或中医养生中,可能会有所提及。
“养力”可能源自古代汉语,与“养”和“力”两个字的原始意义相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变化,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
在**传统文化中,养生和锻炼身体一直是重要的生活理念。因此,“养力”可能与这些传统观念有关,强调通过各种方式来维持和增强身体健康。
提到“养力”,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坚韧不拔、勤奋锻炼的形象,以及对健康和活力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通过**、合理饮食和充足休息来“养力”,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微露,我养力于林间小径,心随脚步,力随呼吸。”
提到“养力”,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清晨的公园里,人们在做早操或跑步的场景,伴随着鸟鸣和清新的空气。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概念上可以通过“build strength”或“enhance physical power”等表达来理解。
“养力”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对健康和体能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传统观念。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掌握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从而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