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1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17:22
“刀枪不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刀剑和枪械都无法穿透。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物具有极强的防御能力,无法被外力破坏或伤害。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身体非常强健,或者物体的材质非常坚固。
“刀枪不入”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武术和军事文化。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常常需要面对刀剑和枪械的攻击,因此“刀枪不入”这个概念逐渐形成并被广泛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也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物理防御,还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坚强。
在文化中,“刀枪不入”常常与英雄主义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它体现了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坚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钦佩。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强不屈的人,他们的精神力量令人敬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同事,他在工作中总是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就像刀枪不入一样。他的坚韧和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刀枪不入的勇士, 在风暴中屹立不倒。 他的心,坚如磐石, 任凭风雨,依旧傲然。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个身穿盔甲的战士,手持盾牌,站在战场上,面对敌人的攻击毫不动摇。结合音乐,我可以想象一首激昂的进行曲,伴随着战士们坚定的步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lletproof”或“invulnerable”,它们也用来形容无法被伤害或破坏的状态。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同样与坚强和不可战胜的概念相关联。
通过对“刀枪不入”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五百年来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的城墙,毕竟还敌不过西洋的炸药。
她有~的本事。
1.
【刀】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刀,兵也。象形。 、 《释名》-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 、 唐·崔国辅《从军行》-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
【组词】
刀枪;刀兵;刀瘢
2.
【枪】
(形声。从木,仓声。本义:二树的枝条互相抵拒)。
古时长柄有尖头的刺击武器。
【引证】
《说文》。按,歫人之械也。-枪,歫也。 、 《苍颉篇》-枪,谓木两 头锐者也。 、 《通俗文》-剡木伤盗曰枪。 、 《国语·齐语》。注:“桩也。”-挟其枪刈耨刈。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铁骑突出刀枪鸣。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枪刺应元。
【组词】
红缨枪;枪缨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