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3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38:39
词汇“深致”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文雅或古风的词汇。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深致”进行分析:
“深致”字面意思是指深度和细致的程度。它通常用来形容思考、情感或行为的深度和细致。
“深致”这个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深”表示深度,“致”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状态。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人的修养或作品的深度。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深度和细致是一种美德,因此“深致”可能与这种文化价值观相契合。
“深致”这个词给人一种沉稳、内敛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深邃的海洋或深邃的星空。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深致”来形容一个人的思考或行为方式,例如,“他的思考方式非常深致,总能看到问题的本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如水,深致地洒在静谧的湖面上,每一波纹都诉说着夜的秘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画面中是一个深邃的森林,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形成斑驳的光影,给人一种深致的感觉。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profound”和“meticulous”来表达类似的含义。
“深致”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深度和细致的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确和生动。
1.
【深】
(形声。从水,深声(shēn)。本是河流名。深浅的深,本作“深”。本义:水名)。
古水名 。即今湘水支流之一的潇水。今潇水上源至江华县一段仍称深水。
【引证】
《说文》-深,深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
2.
【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致,送诣也。 、 《易·象下传》-君子以致命遂志。 、 《诗·卫风·竹竿》-远莫致之。 、 《诗·卫风·聘礼》-卿致馆。 、 《仪礼·曾子问》-殷人既葬而致事。 、 《荀子·解蔽》-远方莫不致其珍。 、 《史记·李将军列传》-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致敬亭于幕府。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致电上海。
【组词】
致聘
招引;招致。
【引证】
汉·贾谊《过秦论》-致天下之士。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 、 《三国志·诸葛亮传》-不可屈致。 、 《三国演义》-今宜厚待刘禅,以致孙休。 、 清·袁枚《祭妹文》-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 、 《明史》-致此疾困。
【组词】
导致、 致病;致残;致人、 致士、 致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