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2:09
匡:背壳;緌:蝉的针吻。比喻名是实非,两不相干。
成人有其兄弟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乃知~,不独成人之弟也。
1.
【蟹】
螃蟹。
【引证】
《说文》-蠏,有二敖、八足、旁行、非蛇鲹之穴无所庇。 、 《易·说卦》-离为蟹,外刚而内柔也。 、 《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 、 《聊斋志异·促织》-蟹白栗黄。
2.
【匡】
(形声。从匚(fāng),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筐”的古字。容器名。
【引证】
《说文》-匡,饭器,也。 、 《诗·小雅·楚茨》-既齐既稷,既匡既勑。 、 《礼记·檀弓》-蚕则绩而蟹有匡。
3.
【蝉】
(形声。从虫,单声。本义:一种昆虫。也称“知了”)。
同本义。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蝉科,蝉属。
【引证】
《说文》。按,尔雅谓之蜩,今苏俗谓之知了。-蝉,以旁鸣者。 、 《礼记·夏小正》-寒蝉鸣。 、 宋·辛弃疾《西江月》-清风半夜鸣蝉。
【组词】
寒蝉
4.
【緌】
缨子。
【引证】
《说文》。谓缨之垂者。-緌,系冠缨也。 、 《礼记·檀弓》-丧冠不緌。
古代冠带结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
【引证】
《礼记·内则》。孔颖达疏:“结缨颌下以固冠,结之余者,散而下垂,谓之緌。”-冠緌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