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5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0:35
“深入细致”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做事或分析问题时非常仔细、周到,不遗漏任何细节。字面意思是指深入到事物的内部,细致地观察和处理每一个细节。
“深入细致”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深入”和“细致”两个词组合而成,强调在深度和细节上的双重关注。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经典文献中就有类似的表达。
在文化中,强调“深入细致”的工作态度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教育、科研和技术领域。这种态度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精益求精的追求。
这个词汇给人以严谨、认真和可靠的印象。在使用时,往往能传递出一种专业和负责任的情感。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重要的项目汇报中,因为对数据和细节的深入细致处理,赢得了团队的认可和领导的赞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深入细致的笔触,绘出生活的每一抹色彩,细腻如丝,温暖如春。”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位科学家在实验室中仔细观察显微镜下的样本;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细致讲解每一个知识点。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meticulous”或“thorough”,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对细节的关注和处理。
“深入细致”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事物,也激励我在工作和学中追求更高的标准。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明白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我们得~去调查研究。
1.
【深】
(形声。从水,深声(shēn)。本是河流名。深浅的深,本作“深”。本义:水名)。
古水名 。即今湘水支流之一的潇水。今潇水上源至江华县一段仍称深水。
【引证】
《说文》-深,深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
2.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3.
【细】
(形声。从系(mì),囟(xìn)声。系,细丝。本义:细小)。
同本义。和“大”相对。
【引证】
《说文》。按,细者,细之微也。-细,微也。 、 《广雅》-细,小也。 、 《礼记·檀弓》-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 《国语·周语》-细钧有钟无镈。 、 《墨子·天志中》-此吾所谓君子明细而不明大也。 、 《荀子·劝学》-不积细流。 、 吴均《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唐·张志和《渔歌子》-斜风细雨。 、 清·刘开《问说》-不知其细。
【组词】
细崽、 细人、 细探人、 细士
4.
【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致,送诣也。 、 《易·象下传》-君子以致命遂志。 、 《诗·卫风·竹竿》-远莫致之。 、 《诗·卫风·聘礼》-卿致馆。 、 《仪礼·曾子问》-殷人既葬而致事。 、 《荀子·解蔽》-远方莫不致其珍。 、 《史记·李将军列传》-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致敬亭于幕府。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致电上海。
【组词】
致聘
招引;招致。
【引证】
汉·贾谊《过秦论》-致天下之士。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 、 《三国志·诸葛亮传》-不可屈致。 、 《三国演义》-今宜厚待刘禅,以致孙休。 、 清·袁枚《祭妹文》-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 、 《明史》-致此疾困。
【组词】
导致、 致病;致残;致人、 致士、 致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