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15:2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9 15:25:16
“傻里傻气”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行为显得非常愚蠢、幼稚或不聪明。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贬义,暗示某人的行为或思维方式不符合社会常规或期望。
在文学作品中,“傻里傻气”可能用来描绘一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增加故事的幽默感或讽刺效果。在口语交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或嘲笑某人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教育学,可能会用更专业的术语来描述类似的行为,但“傻里傻气”在日常对话中仍然是一个常用的表达。
同义词:
反义词:
“傻里傻气”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傻”和“气”两个字组成,其中“傻”字古已有之,意为愚蠢,而“气”在这里表示一种状态或气质。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口语和非正式文本中。
在中国文化中,智慧和聪明被高度推崇,因此“傻里傻气”这样的词汇往往带有负面评价。在社会交往中,避免被认为是“傻里傻气”的行为是社会期望的一部分。
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一种轻微的嘲笑或不屑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不符合社会规范或期望的行为,有时也可能用来形容那些天真无邪但不够成熟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形容那些做出明显错误决定或表现出幼稚行为的人。例如,如果朋友在聚会上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我可能会私下里用“傻里傻气”来形容他的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笑语盈盈,
他却傻里傻气,不解风情。
视觉上,“傻里傻气”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做出滑稽或不合时宜的动作,如穿着不搭调的衣服或做出夸张的表情。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人们对此类行为的轻笑声或评论。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illy”或“goofy”,这些词汇也有类似的贬义含义,用来形容愚蠢或幼稚的行为。
“傻里傻气”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表达,用来描述那些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愚蠢行为。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应用,但通常带有贬义。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汉语的日常交流。
七姑奶奶哈哈大笑,弯腰顿足,笑得傻里傻气。
1.
【傻】
头脑蠢笨,不谙事理,缺乏想象力。
【引证】
《红楼梦》-贾母喜欢,便起名为傻大姐。
【组词】
傻厮、 傻大头、 傻儿凹、 傻相、 傻不愣登、 傻冲打的
2.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衣外曰表。-裏,衣内也。 、 《谷梁传·宣公九年》注-襦在裏也。 、 《诗·小雅·小弁》-不罹于裏。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组词】
里衣、 里外发烧
3.
【傻】
头脑蠢笨,不谙事理,缺乏想象力。
【引证】
《红楼梦》-贾母喜欢,便起名为傻大姐。
【组词】
傻厮、 傻大头、 傻儿凹、 傻相、 傻不愣登、 傻冲打的
4.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