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5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59:58
哑坐: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默默地坐着,不说话,不做任何动作。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在某个场合中静静地坐着,没有参与对话或活动,可能是因为尴尬、无聊、思考或其他原因。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哑坐”常常用来描绘角色的内心世界,表达孤独、沉思或无奈的情绪。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哑坐”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聚会或会议中不积极参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社会学领域,“哑坐”可能被用来分析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模式和社会互动。
同义词:静坐、沉默、呆坐 反义词:活跃、发言、参与
细微差别:
“哑坐”这个词汇在中文中较为常见,由“哑”和“坐”两个字组成。“哑”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不能说话或不说话,“坐”字则表示坐下的动作。随着语言的发展,“哑坐”逐渐被用来形容人在特定情境下的静默状态。
在**文化中,“哑坐”可能与内敛、含蓄的性格特点有关,也可能与社交场合中的不适应或尴尬有关。在社会交往中,适度的沉默有时被视为一种礼貌,但过度的“哑坐”可能被认为是缺乏参与感或不合群。
情感反应:“哑坐”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沉思或无奈的情绪。 联想:在听到“哑坐”这个词时,我可能会想到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望着远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朋友聚会上,我因为不太熟悉其他人而选择了哑坐,感觉有些尴尬和孤单。后来,通过主动参与对话,我逐渐融入了聚会。
诗歌:
哑坐在黄昏的角落,
思绪随风飘散,
沉默是今晚的桥梁,
连接着孤独与远方。
视觉联想:想象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昏暗的房间里,灯光微弱,周围一片寂静。 听觉联想:可以是一段轻柔的钢琴曲,伴随着沉默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沉思的氛围。
在英语中,“哑坐”可以对应为“sit in silence”或“sit quietly”,但这些表达更侧重于描述坐着的动作,而不一定包含情感或心理状态的描述。
通过对“哑坐”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和含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描述场景。同时,了解词汇的词源和演变,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情况,有助于拓宽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1.
【哑】
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失去言语功能。
【引证】
《史记·刺客传》-吞炭为哑。
2.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