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1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18:36
“明主”一词的字面意思是“英明的君主”或“贤明的统治者”。在**传统文化中,它通常指的是一个能够明智地治理国家、关心百姓福祉、公正无私的君主。
在文学作品中,“明主”常用来赞美历史上的贤君,如唐太宗、汉武帝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形容任何领域的领导者,只要他们表现出明智和公正的特质。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历史学,“明主”可能被用来讨论理想统治者的特质和行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特质不同,如“贤君”更强调道德品质,“英主”则强调智慧和才能。反义词则完全相反,指的是无能或残暴的统治者。
“明主”一词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君主的道德和智慧对于国家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评价君主的一个标准。
在**文化中,“明主”的概念与儒家思想紧密相关,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和智慧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这种观念在历史上对君主的行为和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主”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积极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公正、智慧和仁慈。它激发了对理想领导者的向往和对美好社会的憧憬。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在讨论领导力时使用“明主”这个词来形容那些能够明智决策并关心下属福祉的领导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明主”:
在古老的城墙下,
百姓期盼着明主的到来,
他的智慧如星辰般璀璨,
将引领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想象一位身着古代帝王服饰的君主,面带慈祥的微笑,手持象征权力的玉玺,这样的形象可以与“明主”这个词联系起来。音乐上,可以选择庄重而悠扬的古琴曲,营造出一种古代宫廷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wise ruler”或“benevolent king”,它们也强调统治者的智慧和仁慈。
“明主”这个词在*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对理想领导者的赞美,也是对公正和智慧的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1.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引证】
《说文》-朙,照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 《诗·齐风·鸡鸣》-东方明矣。 、 《国语·周语》-明,精白也。 、 《书·洪范》-视曰明。 、 《礼记·中庸》-明则著。 、 《尔雅》-明星谓之启明。 、 《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 、 《荀子·天论》-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 唐·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苏轼《赤壁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方苞《狱中杂记》-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明月斜挂。 、 唐·杜甫《春夜喜雨》-江船火独明。 、 蔡元培《图画》-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明星、 明珠、 明明、 明丢丢、 明晃晃、 明晦、 明彩
2.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