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11: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11:12
“束手就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双手被束缚,无法动弹,因而陷入困境。基本含义是指在遇到困难或危险时,无法采取有效行动,只能被动接受困境。
“束手就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汉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困境中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无奈和无助,反映了人对于困境的一种传统认知和应对方式。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无奈的。它让人联想到被困在无法逃脱的境地,感到无助和绝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问题时感到束手就困,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诗歌中,可以将“束手就困”融入到描述自然灾害的诗句中,如:“山洪暴发,村庄束手就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求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人们在洪水中挣扎的画面,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沉重或悲伤的旋律来增强这种困境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ught in a bind”或“at a los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情境是相似的。
“束手就困”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方式,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人们在面对无法克服的困难时的无助和绝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元时亦输粟以供上都,其后兼之海运,然当群雄奸命之时,烽烟四起,运道梗绝,惟有束手就困耳。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3.
【就】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
4.
【困】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wéi),象房的四壁;里边是生长的树木。本义:废弃的房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困,故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