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0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04:43
词汇“伤枯”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语境下使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伤”和“枯”两个字来理解。
结合这两个字,伤枯可能指的是因伤害而导致的事物干枯或失去活力。
由于“伤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植物因某种原因(如疾病、环境恶化)而枯萎,或者比喻人的精神状态因遭受打击而变得萎靡不振。
由于“伤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关于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可能较少。它可能是由“伤”和“枯”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的复合词,用以表达特定的意义。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伤枯”可能被用来形容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等现象,强调因人为因素导致自然环境的衰退。
“伤枯”这个词可能带给人一种悲伤、沉重的感觉,因为它涉及到生命的凋零和活力的丧失。在表达时,它可能用来强调某种不可逆的损害或失落。
由于“伤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然而,在思考环境问题时,这个词可能会被用来形容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伤枯”来表达一种深沉的哀愁:
春风拂过,却不见花开,
唯有那伤枯的枝桠,
在风中轻轻摇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枯萎的树林,树木因缺水而变得干枯,呈现出一种凄凉的美感。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低沉、哀伤的旋律来配合这种视觉联想。
由于“伤枯”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较少。在英语中,可能需要用更具体的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如“withered due to injury”。
“伤枯”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能够形象地表达因伤害而导致的事物失去活力或生命力的状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1.
【伤】
(形声。从人,塲(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伤,创也。 、 《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命理瞻伤。 、 《左传·襄公十七年》-以杙抉其伤。 、 《左传·哀公元年》-无面伤。 、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 、 《庄子·人间世》-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 、 《荀子·正论》-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
【组词】
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
2.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