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4:07
词汇“[槟木]”在标准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可能存在误解或打字错误。如果您指的是“槟榔”,我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分析。
“槟榔”是一种热带植物,其果实常被咀嚼,尤其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槟榔含有刺激性物质,咀嚼时会产生兴奋感,但长期咀嚼对健康有害。
“槟榔”一词源自马来语“pinang”,随着贸易和文化交流传入**。
在某些文化中,槟榔被视为社交活动的一部分,但在现代社会,其健康风险越来越受到关注。
提到槟榔,可能会联想到热带风情、异国情调,但也可能引发对健康问题的担忧。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旅行时尝试槟榔的体验,或者在健康教育中了解到槟榔的危害。
在诗歌中,槟榔可以被用来象征异国情调或某种危险的魅力:
在热带的夜,槟榔的香气
缭绕在唇边,是诱惑,也是警告。
槟榔可能让人联想到热带的绿意盎然,或者咀嚼时的特殊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槟榔的使用和看法差异很大。例如,在印度,槟榔有时被视为吉祥物,而在西方,它更多被视为有害物质。
槟榔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
1. 【榟】
2.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