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23:4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23:43:01
词汇“日干夕惕”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日”、“干”、“夕”、“惕”。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日干夕惕”字面意思是白天勤奋工作,晚上警惕自省。这个成语形容人勤奋不懈,时刻保持警惕,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日干夕惕”这个成语的出处不详,但它体现了古代**人对于勤奋和自律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勤奋和警惕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勤奋和自律被视为美德。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价值观,并在社会中被广泛推崇。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勤奋、责任感和自我提升。它鼓励人们不断努力,保持警惕,不满足于现状。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一位领导,他以日干夕惕的态度对待工作,这种榜样激励我也保持高度的自律和勤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日干夕惕,不负韶华,勤奋如春蚕,自省如秋水。”
想象一个勤奋的职场人士,白天忙碌于工作,晚上反思一天的得失,这样的画面和安静的夜晚背景音乐可以很好地体现“日干夕惕”的意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ork hard, play hard”(努力工作,尽情玩乐),虽然不完全相同,但也强调了勤奋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日干夕惕”这个成语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体现了勤奋和自律,还强调了持续的自我提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传达对勤奋和责任感的重视。
1.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2.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3.
【夕】
(指事。从月半见。本义:黄昏,傍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夕,莫也。 、 《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 、 《周礼·大司徒》。司农注:“谓日跌景乃中立表之处,大东近日也。”-日东则景夕多风。 、 《书·洪范·五行》注-初昏为夕。 、 《周礼·地官·司市》-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 宋·陆游《置酒梅花下作短歌》-瘦影写微月,疏枝横夕烟。 、 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组词】
夕晖、 朝发夕至;夕霭、 夕市
4.
【惕】
(形声。从心,易声。本义:害怕,放心不下)。
同本义。
【引证】
《玉篇》-惕,惧也。 、 《说文》-惕,敬也。 、 《易·乾》。郑注:“惧也。”-夕惕若厉。 、 《国语·楚语》。注:“惧也。”-岂不使诸侯之心惕惕焉。 、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无日不惕,岂敢忘职? 、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行人皆怵惕。 、 唐·李朝威《柳毅传》-愧惕惭惧。
【组词】
惕息、 惕惕、 惕 虑、 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