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0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01:31
批文:指官方或上级对下级提交的文件、计划、申请等进行审查后所做的书面批复或意见。它通常具有法律效力或行政约束力。
批文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批”字原意为用手分开或批改,后来引申为审查、批示。随着行政管理的发展,批文成为正式文件的一种,用以表示官方的审查结果。
在**,批文是行政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体现了政府机构的权威和决策过程的正式性。批文的存在也反映了社会对正式文件和程序的重视。
批文往往让人联想到等待、焦虑和权威。它可能引起人们对官僚程序的复杂性和效率的思考。
在申请签证或办理公司注册时,我曾多次与批文打交道,体验了等待批复的焦虑和收到批文后的释然。
在诗歌中,批文可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决策的重要性:
岁月如批文,一页页翻过, 每一笔批复,都是生命的刻度。
批文可能让人联想到厚重的文件夹、墨水的味道和办公室的静谧。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pproval document”或“official approval”,但它们不一定完全等同于中文的“批文”,因为后者带有更强烈的行政和文化色彩。
批文是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概念,它不仅体现了官方的权威,也反映了社会对正式程序的依赖。在学*语言和理解文化时,了解批文的含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1.
【批】
(形声。从手,比声。本义:反手打)。
引申为刺入。
【引证】
《庄子》-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2.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