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0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03:40
词汇“牺羊”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这个词汇。
“牺羊”字面意思是指用于祭祀的羊。在古代,羊常常被用作祭祀的牺牲品,因此“牺羊”一词通常与**仪式和牺牲行为相关联。
在文学作品中,“牺羊”可能被用来象征牺牲、纯洁或无辜。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仪式或历史时。在专业领域,如**研究或历史学,这个词汇可能会有特定的学术含义。
“牺羊”一词源自古代汉语,与古代的祭祀*俗紧密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文化和学术语境中仍然保留其意义。
在许多文化中,牺羊代表着牺牲和奉献。在**教中,耶稣被比喻为“神的羔羊”,象征着他的牺牲和救赎。
对于一些人来说,“牺羊”可能唤起对牺牲和奉献的尊重和敬畏。对于另一些人,它可能引起对无辜受害者的同情。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参与或讨论**仪式时。
在诗歌中,可以将“牺羊”用作象征,表达牺牲和纯洁的主题:
在寂静的祭坛上,牺羊静静躺,
它的纯洁,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白色的羊在祭坛上,周围是烛光和祈祷的人群。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庄严的**音乐,如教堂的合唱。
在不同文化中,用于祭祀的动物可能不同,但“牺羊”这一概念在许多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象征意义。
“牺羊”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文化和学术语境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俗,并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发挥其象征作用。
1.
【牺】
(形声。从牛,羲声。本义:做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牺,宗庙之牲也。 、 《书·微子》。传:“色纯曰牺。”-今殷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牷牲用。 、 《周礼·牧人》。注:“毛羽完具也。”-共其牺牲。 、 《大戴礼记·曾子大圆》-宗庙曰刍豢、山川曰牺牲。 、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自惮其牺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名词,古代供祭祀用的牲畜,指猪、牛、羊等。玉,指玉器。帛,丝织品。)
【组词】
牺牛、 牺羊、 牺牢、 牺宰
2.
【羊】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羊头形。“羊”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一种哺乳动物)。
同本义 。反刍类,以食草为生。一般头上有一对角,有许多品种。
【引证】
《说文》。孔子曰:“半羊之字以形举也。”-羊,羊兽也。 、 《礼记·曲礼》-羊曰柔毛。 、 《大戴礼记·少牢》-羊曰少牢。 、 《礼记·月令》-食麦与羊。 、 《易·说卦》-兑为羊。 、 《汉书·李广苏建传》-杖汉节牧羊。
【组词】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 羊群蚁阵、 羊酒花红、 羊车过市、 羊耳风、 羊脏、 羊羔、 羊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