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5:07
词汇“[栐木]”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检索,没有找到确切的相关资料或定义。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进行分析,假设“栐木”是一个古代或特定领域的词汇。
假设“栐木”是指一种特定的木材或树木,可能因其特殊的性质或用途而在古代文献中被提及。
由于缺乏具体资料,假设“栐木”在古代文学中可能被用作描述建筑材料或工艺品的原料,而在现代可能仅在特定领域或学术研究中被提及。
假设“栐木”源自古代汉语,可能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被其他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导致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
假设“栐木”在古代可能与特定的文化或社会活动相关,如建筑、工艺制作等,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特色。
由于缺乏具体资料,假设“栐木”可能给人以坚固、耐用、古朴的联想,可能与古代建筑的宏伟和工艺的精湛相关。
假设在某个古代建筑遗址的考察中,学者们发现了使用栐木的证据,这为研究古代建筑材料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建筑的诗歌时,可以这样使用:“栐木支撑着岁月的重量,古殿的梁柱见证了时光的流转。”
假设可以通过想象一幅古代建筑的画面,其中栐木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给人以坚实和历史的视觉联想。
假设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有类似的特定木材词汇,但其具体含义和使用情况可能因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由于“栐木”是一个假设的词汇,上述分析基于假设的情况。在实际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词汇的具体含义和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词汇。
1. 【榑】 传说中的神木名。
2.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