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4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40:51
词汇“旌帷”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雅且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旌帷”进行分析:
“旌帷”由两个字组成:“旌”指的是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帜,“帷”则是指帐幕或帷幕。结合起来,“旌帷”可以理解为装饰有旗帜的帐幕,通常用于指代军营或仪式场合中的装饰性帐幕。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旌帷”常用来描绘军营或仪式的庄严场面,如在《左传》等古籍中可以看到对“旌帷”的描述。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除非是在讨论古代军事或文化历史时。
“旌”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用羽毛装饰的旗帜,后来泛指各种旗帜。“帷”字则较早见于金文,原意为帐幕。两个字结合形成的“旌帷”一词,主要在古代文献中出现,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
在**古代,旌帷常用于军事和官方仪式中,象征权威和庄严。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军事和仪式的重视,以及对装饰和象征意义的追求。
提到“旌帷”,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战场、军营或是盛大的仪式,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由于“旌帷”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在学*古代文化和历史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献和历史背景。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场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旌帷”来增添诗意和历史感:
旌帷高挂,战鼓雷鸣,
铁骑奔腾,尘土飞扬。
想象一幅画面:在一片广阔的平原上,军营中的旌帷随风飘扬,战鼓声和号角声此起彼伏,这样的场景会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装饰性帐幕或旗帜也有出现,但具体词汇和使用场合可能有所不同。
“旌帷”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文学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知识。
1.
【旌】
(形声。本义: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旌,游车载旌析羽。 、 《礼记·明堂位》-位所谓緌有虞氏旌也。 、 《国语·吴语》-建旌提鼓。
【组词】
旌旄、 旌羽
2.
【帷】
(形声。从巾,隹(zhuī)声。从巾,与丝织品有关。“帷”是帷幕。本义:围在四周的布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帷,在旁曰帷。 、 《诗·卫风·氓》-车帷裳。 、 《急就篇》-蒲蒻蔺席帐帷幢。 、 《说文通训定声》-在旁曰帷,在上曰幕。 、 《史记·滑稽列传》-即将女出帷中。 、 《史记·项羽本纪》-披帷西向立。 、 清·周容《芋老人传》-揽辔褰帷。
【组词】
帷薄、 帷盖、 帷堂、 帷帏、 帷幌
用幕布遮挡。
【引证】
《新书·连语》-周武王乃使人帷而守之。
【组词】
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