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4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45:14
“修士”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在某些(尤其是教)中进行修道生活的男性成员。他们通常生活在修道院中,遵守特定的规则和戒律,致力于精神修行、祈祷和劳动。
“修士”一词源自拉丁语“monachus”,意为“独居者”,后来指加入修道院并遵守修道生活规则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不同的**和文化中有了不同的演变和解释。
在**教文化中,修士被视为精神生活的典范,他们的生活和实践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世纪,修道院成为文化和知识的中心,修士们在保存和传播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修士”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虔诚和奉献。它也可能唤起对古老**传统的尊重和对精神生活的向往。
在参观欧洲的古老修道院时,我深刻感受到了修士们的生活和对的奉献,这种体验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诗歌中,可以将“修士”作为象征,代表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追求:
在静谧的修道院中, 修士的祈祷声轻轻回荡, 如同夜空中最温柔的星光, 引领迷失的灵魂归航。
想象一幅画面:古老的修道院,石墙环绕,修士们在花园中默默劳作,背景是悠扬的教堂钟声和鸟鸣,这样的场景能唤起一种宁静和神圣的感觉。
在不同文化中,“修士”的概念有所不同。例如,在中,类似的修行者被称为“僧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修行目标与教修士有所区别。
“修士”这个词不仅代表了特定的身份,也象征着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的尊重。在学*语言和理解文化时,了解这样的词汇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1.
【修】
(形声。从彡(shān),攸(yōu)声。“彡”有装饰义。本义:修饰,装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修,饰也。 、 《礼记·礼运》。注:“犹饰也。”-义之修而礼之藏也。 、 《楚辞》-美要眇兮宜修。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修敬也。
【组词】
修容、 修词、 修饰边幅、 修娖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