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3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34:52
[淆乱是非]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混淆正确与错误,使是非不分。基本含义是指故意混淆视听,使人难以辨别真伪或正确与错误。
在文学作品中,[淆乱是非] 常用来描述某些角色或势力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故意制造混乱,混淆是非。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批评某人的行为或言论不诚实,试图误导他人。在法律或道德讨论中,[淆乱是非] 可能指代那些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扭曲事实的行为。
同义词:混淆视听、颠倒是非、歪曲事实 反义词:澄清事实、明辨是非、揭示真相
[淆乱是非] 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其中“淆乱”意味着混乱,“是非”指正确与错误。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出现,用以描述那些试图混淆视听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在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淆乱是非] 可能与道德败坏、不诚实等负面形象相关联。在政治、商业等领域,这个词汇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的行为。
[淆乱是非]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欺骗、不诚实和混乱。它可能影响人们的思维,使他们对某些信息或行为持怀疑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过某些人或组织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淆乱是非,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这个词汇来表达我们的不满和批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混沌的世界里,淆乱是非的手,编织着谎言的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其中一个人在混乱的背景中试图混淆视听。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嘈杂的辩论声或混乱的背景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onfuse right and wrong" 或 "muddy the waters",它们在意义上与 [淆乱是非] 相似,但表达方式略有不同。
[淆乱是非] 这个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识别和批评那些试图混淆视听的行为。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并在实际生活中更准确地使用它。
~的说法终于被制止了。
1.
【淆】
(形声。从水,肴(yáo)声。本义:错杂;混杂)。
同本义。
【引证】
《字汇》-淆,乱也,杂也。
【组词】
淆舛、 淆紊、 淆讹
2.
【乱】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同本义。
【引证】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
3.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4.
【非】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 、 《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非刀匕是共。 、 《礼记·礼运》。注:“犹失也。”-非礼也。 、 《世说新语·简傲》-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组词】
非常异义、 非度、 非道、 非德、 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