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1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18:00
琵琶襟:这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衣服前襟的一种特殊设计,形状类似于琵琶的轮廓,即从中间向两侧逐渐变窄,形成一个V字形或U字形的开口。这种设计常见于传统的中式服装,如旗袍等。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琵琶襟可能被用来描述角色的服装,以此来展现其文化背景或社会地位。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琵琶襟可能被提及作为一种特定的服装风格,尤其是在讨论传统服饰时。 专业领域:在服装设计或历史学领域,琵琶襟可能被详细研究,探讨其设计原理、历史演变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
同义词:V领、U领(这些词汇描述的是类似的服装设计,但不一定特指琵琶襟这种传统风格) 反义词:圆领、高领(这些词汇描述的是与琵琶襟相对的服装设计)
词源:琵琶襟一词源于传统服饰,特别是女性服装中的一种常见设计。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琵琶襟的设计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形状和风格仍然保留。
文化:在文化中,琵琶襟常与传统美学和女性优雅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社会背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琵琶襟可能代表了不同的社会地位和时尚趋势。
情感反应:琵琶襟可能让人联想到古典美、优雅和传统。 联想:与琵琶这种乐器相似的形状,可能让人联想到音乐和艺术。
经历或故事:在一次传统服饰展览中,我被一件精致的琵琶襟旗袍深深吸引,感受到了**传统服饰的魅力。
诗歌: 琵琶襟下风华绝, 一袭旗袍映月斜。 古韵今风相映趣, 悠悠岁月诉情长。
视觉联想:想象一件琵琶襟的旗袍,可能让人联想到细腻的刺绣和流畅的线条。 听觉联想:琵琶襟的名字可能让人联想到琵琶的音乐,柔和而富有韵味。
比较: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V领或U领设计也很常见,但不一定有琵琶襟这种特定的文化内涵。
总结:琵琶襟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服装设计,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我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1.
【琵】
有四根弦的弹拨乐器,下部椭圆形,上部有长柄,头部弯曲。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诗篇名。
【引证】
2. 【琶】 (形声。《说文新附》:“琵琶也。”)——见“琵琶”(pípa)。
3.
【襟】
(形声。从衣,禁声。本义:古代指衣的交领)。
同本义。后指衣的前幅。
【引证】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泣下沾襟。
【组词】
襟袂、 襟带、 襟卫、 襟子、 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