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4:14
词汇“梅暑”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经过查询,没有找到确切的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根据“梅暑”的字面意义和可能的语境进行分析。
“梅暑”字面意思可能是指梅雨季节的暑热。梅雨季节通常指的是东亚地区(如**、日本、韩国)在夏季时,由于季风影响,出现连续阴雨天气的时期。这个时期通常伴随着高温和高湿度,给人带来不适感。
由于“梅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梅雨季节的闷热和潮湿,以及人们在这种天气下的心情和活动。在口语中,可能不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而是用更常见的表达方式来描述类似的天气状况。
由于“梅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记录。它可能是由“梅雨”和“暑热”两个词汇组合而成,用以形容梅雨季节特有的高温高湿天气。
在东亚文化中,梅雨季节是一个被广泛认知的气象现象。人们在这个时期会有特定的应对措施,如使用除湿机、晾晒衣物等。因此,“梅暑”这个词汇如果被使用,可能会引起人们对这个季节特定天气状况的共鸣。
提到“梅暑”,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闷热、潮湿、不适和烦躁。这种天气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心情和活动,使得人们更加渴望凉爽和干燥的天气。
由于“梅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梅暑”来描绘一种特定的氛围:
梅暑时节雨纷纷,
闷热潮湿心难安。
盼望秋风送凉意,
驱散阴霾见晴天。
提到“梅暑”,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连续的雨声、潮湿的空气、闷热的房间和发霉的气味。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个词汇所描述的天气状况。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梅暑”的词汇,但会有描述类似天气状况的表达方式。例如,英语中可能会用“rainy season”和“hot and humid”来描述。
尽管“梅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具体地描述梅雨季节的特殊天气状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描述更加生动和准确。
1.
【梅】
(形声。从木,每声。本义:楠木)。
同本义。
【引证】
《山海经·中山经》-其木多梅梓。 、 《诗·秦风·终南》-有条有梅。 、 《诗·陈风·墓门》。按,子青不可食。-墓门有梅。
2.
【暑】
(形声。从日,者声。本义:炎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暑,热也。 、 《易·系辞》-一寒一暑。 、 《诗·小雅·四月》-六月徂暑。 、 《礼记·月令》-土润溽暑。 、 《《素问·天玄纪大论》-寒暑燥湿风火。 、 《韩非子·人间训》-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 、 晁错《言守边备塞疏》-乌兽稀毛,其性能暑。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宋·苏轼《教战守》-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
【组词】
暑溽、 暑岁、 暑夏、 暑寒、 暑湿
炎热的日子。
【引证】
《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 、 《韩非子·显学》-寒暑不兼时而至。